标准化动态
发布时间
内容简介
标准技术司赴成都开展机动车“三检合一”标
2019-10-14
2019年10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于欣丽司长带队赴四川成都北新机动车检测场,开展了机动车“三检合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整合修订工作调研。调研组首先参观了机动车安全检验检测的流水线,认真了解每一道检验工序的检测内容和检测时长,询问了安检、综检和环检整合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随后,调研组与北新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成都市车管所、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中心、成都市交通运输局以及有关检测机构、检测设备供应商等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入听取各方对“三检合一”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调研组掌握了一手资料,查找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和难点。四川省和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有关领导和中汽认证中心有关专家陪同调研。
2019年世界标准日祝词及海报
2019-10-11
2019年世界标准日:视频标准创造全球舞台 IEC主席 詹姆斯·香农 ISO主席 约翰·沃尔特 ITU秘书长 赵厚麟 视频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它彻底革新了娱乐业,联通了全球的朋友和家人,丰富了我们的交流体验,实现了在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的重大改进。 近几十年的创新推动了视频质量的巨大飞跃。视频也变得更容易获取,帮助全世界的人们用生动的、移动的画面分享他们的故事。这些在视频的复杂性和可访问性方面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国际标准之上的。 视频是全球网络上运行最多的带宽密集型应用之一。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联(ITU)联合制定的视频压缩算法标准对于满足业界不断增长的视频需求至关重要,已荣获两项黄金时段艾美奖。 国际标准不仅能满足行业对强大压缩功能的需求,还助推了向下一代视频压缩技术的顺利过渡,帮助行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轮的投资回报。 标准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尊重,意味着无论使用何种设备,在一台设备上编码的视频均可以被另一台设备解码。由此带来的规模经济有助于市场增长,给予创新者投资新视频应用和服务的信心。 World Standards Day 2019 Video standards create a global stage Advances in video technology have changed our world, revolutionizing entertainment, connecting friends and families across the globe, enriching our communications experiences and enabling major improvements in medical care and education. The innovation of recent decades has driven a huge leap forward in video quality. And video has also become more accessible, helping people worldwide to share their stories in vivid, moving pictures. These gains in both the sophistication and accessibility of video are built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e video compression algorithms standardized in collaboration by IEC, ISO and ITU have been honoured with two Primetime Emmy Awards, recognizing that these standards are central to industry’s ability to meet rising demand for video, one of the most bandwidth-intensive applications running over global network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meet industry demand for powerful compression capabilities. They also enable smooth transitions 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video compression technology, helping industry to maximize return on each wave of investment. Having standards recognized and respected all over the world means that video encoded on one device can be decoded by another, regardless of the device being used. This introduces economies of scale that help to grow the market, giving innovators the confidence to invest in new video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田世宏会见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副主席及宜家代
2019-10-09
9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京会见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副主席、瑞典国家标准化机构高级顾问托马斯·艾德马克先生及宜家代表团一行。 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参加会见。
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
2019-09-27
9月23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国际标准化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出席论坛作开幕式致辞及主旨发言。 田世宏指出,中国将进一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提升与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质量和水平。要积极加强与东盟国家政策、规则和标准“三位一体”的软联通,深化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标准化合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人员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人才培训合作机制。田世宏还在主旨发言中提出凝聚合作共识,深化伙伴关系;携手共同参与,推动国际标准化发展;促进标准体系兼容,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协力共赢发展,提升标准化能力;加强标准信息交流,创新标准化服务的五点建议。 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候任主席,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副主席、东盟标准和质量咨询委员会轮值主席在开幕式致辞。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代表分别发言。与会各方发言一致强调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深化标准合作,推进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提出了旨在加强中国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的《南宁倡议》,以期推动加强标准化创新合作,服务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升级版。 东盟国家代表团,中国知名专家学者、相关部门、标准化研究机构及国内外企业代表等近300人参加论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2019-09-26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京开幕 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王沪宁主持开幕式并宣布开幕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9月23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开幕式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主持开幕式并宣布成就展开幕。 上午10时,开幕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9月23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开幕式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展览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展览全面展示了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历史、继往开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搏奋进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全面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展览忠实记录了70年来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生动显示出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占世界的比重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应有的积极贡献。 李克强说,70年的辉煌成就,让我们备感自豪,夺取新的更大胜利,需要我们倍加努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用实干和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新动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要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增进人民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 李克强说,伟大事业需要继续砥砺实干。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9月23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开幕式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主持开幕式并宣布成就展开幕。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许其亮、杨洁篪、黄坤明、蔡奇、王东明、肖捷、赵克志、刘奇葆、何立峰、李作成、苗华出席开幕式。 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首都各界群众和驻京部队官兵代表等约1000人参加开幕式。 成就展分为序厅、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5个部分。
田世宏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42届国际标准化
2019-09-26
第42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和理事会会议于2019年9月16日至20日在南非开普敦召开,来自164个ISO成员国的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作为ISO中国国家成员体主席和常任理事国代表,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ISO大会及大会同期举行的理事会、技术管理局、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DEVCO)、亚太地区理事会成员会议等多个ISO管理层会议,并在会议期间与ISO秘书长、美、英、德、法、俄等国标准化机构进行了15场会谈,取得了积极成果。 本次大会探讨了标准对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革的影响,研究了ISO治理和规则改革等重大政策,投票选举产生了ISO 2020-2021年政策副主席和2020-2022年理事会成员,审议了ISO和IEC、ITU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听取了2019年度ISO各项工作报告等。同期举行的ISO理事会会议重点研究了ISO战略2030和2020年战略实施计划、推动年轻一代参与标准化工作,选举任命2020-2021届ISO 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主席。会议期间,田世宏就制定ISO战略2030、推动国际营商环境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青年一代的积极参与等议题提出了中国建议和意见,得到ISO主席、秘书长和理事会成员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代表团还充分利用大会契机,与ISO主席和秘书长就中国再次派员赴ISO总部任职达成一致,期间还与美、加、英、德、法、新加坡、瑞典、荷兰、西班牙、俄、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标准化机构,以及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非洲标准化组织、海湾标准合作组织等举行10多场多双边会谈,在多边场合积极促进双边标准化合作。代表团主动宣传我国标准化最新发展实践和发展理由,就标准化战略规划制定,深入参与ISO、IEC治理,务实开展标准项目合作、支持我国国际标准提案、促进区域标准化合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就中英法制化营商环境合作项目,中俄能源、农业和民机领域标准化合作,为中国企业参加美国标准组织的活动创造更加灵活的政策环境,签署中非、中西标准化合作备忘录等事项达成多项合作共识,就合作推动ISO在实验室设计、整鞋、绿色产品管理等领域的国际标准提案与多国达成共识。 大会期间开展的多项双边会谈进一步密切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区域组织标准化合作的伙伴关系,扩大了国际标准化“朋友圈”,拓展了标准合作领域,为下一步深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关于印发《生产性服务
2019-09-18
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关于印发《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通过验收
2019-09-18
2019年9月6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通过验收。 智能电网创新基地由国家电网公司作为承担单位,联合了行业内28家单位共同建设。按照创新基地建设的要求,该创新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高效的运行机制,着力打造开放共享、多方参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技术标准公共平台,推进“科技+标准+产业”协同发展。智能电网创新基地广泛汇聚各类创新资源,推动智能电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发起成立中电联能源互联网等9个团体标准化组织,制定相关团体标准200余项;把握智能电网领域国际标准化趋势,提出的多项标准在IEC获得通过,推动381项智能电网方面中国标准在菲律宾、埃及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智能电网创新基地将按照要求,进一步提升活跃度、增强创新性,在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83届IEC大会筹备委员会材料组召开第
2019-09-16
2019年9月12日,第83届IEC大会筹备委员会材料组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司长、第83届IEC大会筹备委员会材料组组长于欣丽主持会议。 会议邀请筹委会秘书处介绍了大会筹备情况和重要活动的安排,进一步研究明确了材料组起草材料的清单和定位。会议还听取了各小组前期工作进展汇报,审议了大会期间材料应急工作组方案。会议要求,各小组要按照确定的大会日程安排,抓紧修改完善有关材料并按程序上报。材料应急工作组的同志要高度重视大会期间承担的各项任务,加强与筹委会相关工作组的衔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材料组各项工作。
新闻办就中国标准化改革发展 成效有关情况
2019-09-1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9月11日(星期三)下午2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介绍中国标准化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中国标准化改革发展成效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司长于欣丽女士,标准创新管理司司长崔钢先生。 下面,先请田世宏先生作介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 田世宏: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很高兴借此机会与大家在这里一起回顾中国标准化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的腾飞,中国标准化事业也经历了“起步探索”“开放发展”和“全面提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是我国标准化“起步探索期”。标准主要服务工业生产,由政府主导制定并强制执行。这个阶段诞生了标准化多个第一。比如,第一项标准《工程制图》,第一个标准化管理制度《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第一个标准化发展规划《1963-1972年标准化发展十年规划》。 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这个阶段是我国标准化“开放发展期”。这个时期中国标准化开始放眼世界走向国际,加大了采用国际标准力度,标准化的工作也开始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同时确定了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并存的标准体系。1978年,我国恢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员身份,重返国际舞台。1984年,首次召开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成为了我国国家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把标准分为了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类,同时确立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标准体系。2001年为了履行入世承诺,强化统一管理,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和2011年我国相继成为ISO、IEC的常任理事国。 第三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标准化事业的全面提升期,这一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中央深改办将标准化工作改革纳入到了2015年重点工作,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标准化法,确立了新型标准体系的法律地位,形成了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机制。 我国更加积极履行国际标准组织成员义务,我国专家相继当选了ISO、IEC和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领导职务,我国与许多区域标准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技术专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我国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贡献不断加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标准化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标准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更加顺畅,标准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在不断的提升。截止到目前,我国共有国家标准36877项,备案的行业标准62262项,备案地方标准37818项,团体标准9790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有114万项。我们国家已经组建了全国标准化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达到1321个,专家有近5万名,承担国际标准组织的秘书处达到89个,主导制定国际标准583项,国际标准组织注册的中国专家近5000名,概括起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的转变: 一是实现了标准由政府一元供给向政府与市场二元供给的历史性转变,改变了过去政府制定什么标准,企业就执行什么标准的局面。依据新修订的标准化法规定,更加突出了市场主体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新确立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更好满足了技术创新活跃、市场需求旺盛领域对标准的需要。 二是实现了标准化由工业领域向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全面拓展的历史性转变。目前我们国家的标准体系实现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事业各领域的全覆盖,在国家标准中农业标准的占比达到11.4%,工业标准占比达73.5%,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的占比达到15.1%,服务领域的标准占比正在不断的提升。 三是实现国际标准由单一采用向采用与制定并重的历史型转变。一方面,我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努力做到能采即采,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数量超过万项。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地向ISO、IEC提交国际标准的提案,提案的年度增长率已经达到20%左右,成为了国际标准提案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70年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标准化事业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也见证了标准化人矢志不渝、砥砺奋进、不断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标准化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坚持融入国际、走向世界,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彰显新的担当作为。 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众多民生领域的标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在消费者领域实施消费品质量和标准提升规划,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相关标准近6000项,尤其是轻工、纺织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了86%和94%,在养老家政、物流快递、社会保险等领域不断填补标准的空白,发布实施了400多项的标准。 在兜住安全底线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水平,为国家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构筑了安全屏障。截至目前,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共有近4000项,涉及到食品、消费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领域。 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标准升级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从农业看,发布实施了3400余项国家标准,建设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500多个,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工业看,大力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布实施了1000多项国家标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发布了206项节能国家标准,通过标准的有效实施,实现节能量达到1760亿度电。同时,我们还实施了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发布实施了100多项标准,有效支撑了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再就是从服务业看,发布实施国家标准5000多项,对规范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创新引领、协同发展,通过健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紧密互动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相继发布实施两个技术标准科技专项五年规划,健全了科技研发与技术标准研制紧密结合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大了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力度,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进研制了300多项国家标准,有效促进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引领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实施新材料标准的领航行动计划,我们还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领域基于创新技术的研制,完成了50多项新材料的国家标准,推进了新兴材料的应用。 在社会治理方面,标准化工作坚持试点先行,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发布实施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十二五”行动纲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发展规划》,开展了国家级的标准化试点500多个,制定实施1100多项标准,初步形成了覆盖广泛、重点突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尤其是在推动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标准化试点工作和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等方面,我们都进行了良好的标准化实践。 在国际贸易方面,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被称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在机械、化工、轻工、电子等41个行业领域,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采标体系,有效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特别是在家电、特高压输电、信息技术、中医药、服装等领域积极向国际标准组织提交标准提案,为完善相关领域的国际贸易规则做出中国的贡献。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努力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紧制定实施中国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准化工作寄予的殷切希望和更高要求,目前我们正着手编制国家标准化的战略纲要,提出新时代标准化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更好支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二是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落实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我们将围绕国际标准转化、乡村振兴、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快全面标准化建设,提升标准水平,完善标准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三是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准化机制。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与相关国际标准组织和国家标准化机构的合作交流。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外资企业、外国专家参与到中国的标准化活动中,加大中国标准外文版的翻译力度,对涉及外贸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都要逐步翻译为外文版。同时,我们也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中国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畅通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渠道,促进我国标准和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体系之间能够相互兼容,更好地履行好国际标准组织常任理事国的义务,努力为国际标准化的创新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下面,我也欢迎记者朋友围绕70年来我国标准化改革发展成就等方面的问题提问,我和我的同事将给予大家解答。谢谢大家。 寿小丽: 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光明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国家正在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标准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请问目前改革的进展如何?能否给我们透露一下?谢谢。 田世宏: 因为标准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们专门制定了标准化工作的改革方案,而且每两年都有一个工作的实施计划来推动改革进行,改革可以说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从国家到行业到地方各个层面都在推进,具体情况,我想请标准技术司司长于欣丽同志解答。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司长 于欣丽: 下面我来回答记者的这个提问。正如您所说的,标准化工作改革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关系,让标准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标准化改革六项措施。按照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我们将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分成了三个阶段来推进。每两年作为一个阶段,2019年至2020年作为第三阶段,目标是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新型标准体系。目前,各项改革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完成了强制性标准的整合精简。我们按照“一个市场、一个底线、一个标准”这样的改革目标,经过我们评估清理,原有的11224项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除了部分例外的领域(比如食品安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和强制性的地方标准,我们都已经废止或者转化为推荐性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从原来的3600项压缩至2111项,强制性标准的体系现在呈现出单项标准覆盖面宽,总体数量大幅减少这样一个特点。比如灯具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我们将与灯具相关的安全标准一共有22项标准整合为1项,这1项标准就全面覆盖了照明电器行业所有灯具的安全指标。 二是开展了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对10万余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以及计划项目进行了全面的集中复审,确定了需要废止的国家标准及计划2355项,行业标准及计划4886项,地方标准及计划5130项,标准滞后和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三是培育发展了一批团体标准。赋予团体标准法律地位,出台培育团体标准相关政策,加强团体标准规范管理,团体标准从无到有。目前已有2600多家社会团体发布了9700多项团体标准,比如智慧交通、共享经济、养老服务等领域都诞生了团体标准,提升了标准的供给能力,有效满足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的需求。 四是放开搞活了企业标准。全面取消企业标准的备案,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领跑者制度。目前,已有22万多家企业在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了114万多项标准,涵盖了195万种产品,其中119个产品型号入围了第三方评估机构2018年企业标准领跑者的名单,为消费者合理选择好产品提供了指引,为企业公平竞争营造了良好环境。这个良好环境主要体现在“三好”,第一个好,企业要制定好标准,所谓好标准就是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标准,所以我们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第二个好,是有一个好的实施,光有一个好的标准不行,还要实实在在的、认认真真的以好的标准组织生产、提供服务。第三个好,要有好的效益,要让那些制定好标准、实施好标准的高质量的产品能够卖个好价钱,让企业获得效益。所以这就是我们在为企业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是推动开展地方标准化改革。根据新修订的标准化法的规定,赋予设区的市地方标准制定权。原来只是在31个省市有制定地方标准的权力,现在我们增设所有设区的市标准制定权。增强了地方标准供给与服务能力,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建立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国务院批准了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山西等5省开展地方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各地方在新旧动能转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及城市建设管理等多领域大力开展良好标准化实践,获得了积极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狠抓改革措施的落地,确保到2020年底前完成改革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谢谢。 中央电视台记者: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请问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谢谢。 田世宏: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总书记也要求,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这里对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建立标准体系。大家也知道,标准和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共同构成了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它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所以,标准水平怎么样决定着质量的高低,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那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建设中,我们重点从五个方面来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国际标准的转化应用。我们围绕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促进消费升级,持续开展了国际标准的比对分析和转化工作,当然这个国际标准的比对和转化,一方面是国际标准组织所制定的国际标准,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参考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标准,比如像欧盟的标准,还有一些区域经济组织、一些行业标准组织所制定本领域领先的国际标准,我们都广泛开展比对,把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推动一批重点行业的标准水平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为了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家标准委制定了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的工作计划,从2017年到2020年,我们安排了国际标准转化计划项目达到1000多项,截止到目前,林业机械、起重机械、土方机械等领域国际标准的转化率已经达到95%以上。 二是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我们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等作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建设。同时,增加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供给,就是通过标准围绕乡村振兴来推进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供给。再有就是通过农村综合标准化改革工作和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推进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完善乡村治理标准,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比如,我们制定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标准给出了21项量化指标,就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怎么建设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委和财政部、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合作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国家标准,主要从生态环境的量化指标、公共服务的量化指标等各方面做出标准规定。这个标准实施以来,也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使乡村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也有章可循,使美丽乡村的建设做到了有据可考。这是第二个方面,就是现代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因为标准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 三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标准体系的提档升级。我们主要围绕产品工程服务等一些传统产业领域,大幅提升标准水平,以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健全了工业产品以及一些重点消费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筑牢了产品质量的安全底线,优化了制造业高端化的标准体系,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加快构建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重点加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制定工作,实施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加快完善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了机器人、智能制造、可持续金融、电子商务等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比如,我们构建了由基础通用标准、整车标准、关键系统标准、充电接口、基础设施等方面组成的中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急需有先进标准体系来做支撑,所以我们制定发布了132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有84项,行业标准48项,规范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五是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标准体系。我们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利用,绿色生产与消费、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能耗、能效、水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更新和升级,提高准入门槛,同时也提高大气、水、土壤等质量标准的水平,支撑打赢污染物防治的攻坚战。这些方面比如最典型的就是从2000年开始实现汽油无铅化以来,发布实施第六阶段的车用油品标准,我们仅用了16年的时间来做第六阶段车用汽油、车用柴油的国家标准,已经全面达到了欧洲现阶段车用油品标准的水平,汽油中苯的含量、柴油中环芳烃的含量甚至可以说比现行的欧洲标准还严格。所以车用油品质量标准升级,也为我国机动车污染治理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在推进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着怎样的考量?谢谢。 田世宏: 谢谢你的提问。因为标准确实是需要有人才做保障和支撑,因为标准化工作大家都知道,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同时又具有科学管理的一些特性,还要具有国际的属性,所以标准化的人才应该说是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还要懂国际规则,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现在最紧缺的标准化的人才。那么,我们国家标准委在推进标准化人才建设方面也跟相关社会各方面、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加强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的一些工作情况,我想请标准创新司司长崔钢同志作一个解答。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司长 崔钢: 我回答这个问题。您提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标准是要靠人写出来的,所以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特别是当下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人才需要也越来越高。我们从历史上比,我们现在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横向和国际上比,我们的标准化人才,从数量和素质上还都有一些差距。所以,我们要积极推动标准化人才培育,今后主要抓这么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研究促进标准化人才教育和培训的一些政策。我们要按照标准化工作的需求,从技术这条线来说,有写标准人才的需求,从管理这条线来说,有管理标准人才的需要,比如管理人员,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标准化组织需要的管理人员,从国际来说,有国际标准化人才的需求,从这几条线考虑,定出一些相关的政策,鼓励相关单位和专家们参与这方面的活动,使得标准化培训教育工作也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我们也积极探索一些方法,比如一些培训的具体工具的开发,探索建立标准化能力水平测试,通过这个工具的开发,提高标准化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二是积极实施标准化人才教育和培训工程。我们现在正在组织一些专家,构建一些标准化培训方面的研究队伍。首先,根据不同的需求推出教育培训的教材体系,根据需求组织一些专家编写权威的标准化教材。同时,我们也要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准化教育培训机构。这方面有些地方政府还是很有积极性的,我们在这方面要做一些工作,支持一些有能力的高校开设更多的标准化课程、标准化方向或专业。同时,我们也积极地拓展网络化的标准化教育资源,使得在网上大家方便进行自我培训。另外,我们积极推进标准化的科普教育,将来在中小学开展标准化的科普教育,从娃娃抓起,提高大家的标准化意识。 三是积极争取对我国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人才的支持。我们积极争取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派出一些任职的人员,争取一些岗位。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我国专家担任重要职务,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四是继续加强国际标准化培训和交流。我们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一同建立了青岛的国际培训基地,同时我们自己也建设了杭州、深圳、常州等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这些基地对国内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人员给予了培训,形成了一支优秀的队伍。同时,我们也对国际上的标准化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的人员。同时,我们也支持中国计量大学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通过这个平台推动在国际上标准化培训教育。另外,我们也正在建立一支国际标准化培训的专家库,吸收一些国内外的专家,给我们的人员一些支持,发挥国外友人支持我们标准化工作朋友圈的作用。我们想通过以上这些措施,使我们尽快建立几支能够满足标准化工作需求的专家队伍,使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上,在国际合作上,发挥更多的作用。我就说这些。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近年来,国家在老百姓最关注的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请问标准化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何作用?围绕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工作有何具体行动?谢谢。 田世宏: 谢谢你的提问。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确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提出要完善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实施机制。那么,国家标准委对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要求,也开展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认真研究落实好标准作为一个规范,怎么能够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它的有效作用。因为大家都知道,标准就是一把尺子,它的作用就在于简化、统一、协调、优化,所以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推进标准化,它的作用就是能够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的投入,通过标准确立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界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同时区分各层级的供给水平,把财政支持的方向、重点、力度做出规定。再一个,它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应用标准细化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程序、方法、方式、内容,形成精细化管理体系,提升服务效率。它的作用就是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公平供给,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区实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更好地实现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大致均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几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围绕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也采取了多项措施,积极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具体工作情况,请标准技术司于欣丽司长再作一个解答。 于欣丽: 基本公共服务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刚才,田世宏局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作用说得非常全面,下面我就近几年所做的工作说一下。 一是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面向养老、体育、文化、教育、残疾人服务等民生关切的重点领域,累计发布国家标准400多项,开展了700多个标准化试点。在应对老龄化方面,我们发布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一批重要标准,加快建立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我们知道,标准体系就是标准集合,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里包括哪些类的标准?比如像养老机构管理怎么管,还有老年人用品用具、老年人建筑设施、老年人的生活料理,还有对健康的管理以及医疗服务、安宁服务等方面的标准,构成了养老服务的标准体系。我们培育了一批养老服务标准化的示范,比如像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系统梳理了服务管理事项,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了老年人需求与服务资源对接,针对老年人比如入院评估环节,他们制定了标准并实施,将评估时间大大压缩,入院老人切实感受到了标准化带来的效率。在完善文体服务方面,发布《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类配置要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近百项国家标准。比如在《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针对游泳、滑雪、足球等30多种体育运动项目,规定了体育场所开放的基本原则、从业人员的要求、场地设备条件、卫生环境要求和安全保障要求,使大众健身场所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有序。 在方便群众生活方面,发布客运、邮政服务等一批重要标准,比如《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规范了各地邮政营业场所的设置要求,尤其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怎么设置邮政局所,标准给出了规定,规定了农村主要人口聚集区平均5-10公里的服务半径,或者1-2万人服务人口,应设置一座邮政局所。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开展了空白乡镇邮政网点的补建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13.45亿元,三年累计补建了8440个空白的乡镇邮政局所,提升了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回应民生的关切,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征集下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制修订计划。我们正在征集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的需求,拟于近期下达一批专项计划,不断完善以国家标准为核心,行业标准为配套、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二是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前不久,我们会同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将面向部分市、县人民政府开展为期两年的标准化建设。三是推动标准信息公开共享。为了方便公众获取标准信息,参与标准实施监督,我们将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增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信息服务子平台,形成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信息资源库,方便群众查询相关信息。 谢谢。 中国日报社记者: 请问,标准作为国际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的技术依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田世宏: 谢谢你的提问。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世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标准化的合作和交流,也都非常重视应用标准来开展国际间的产能合作、技术交流,包括经贸往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求中国要实施标准化战略,用标准来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总书记也强调要推动政策、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在推进标准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而且也跟国际标准化组织、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标准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高度重视标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先后在2015年和2017年两次印发了《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这些《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标准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方面所发挥的技术基础的作用。这些方面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我想请标准创新司崔钢司长作一个具体解答。 崔钢: 谢谢记者同志提问。刚才,田世宏副局长已经概括地介绍了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我就讲讲具体的一些成效。 一是推动凝聚标准联通的共识。我们充分发挥双多边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化合作与交流,推动形成标准联通共建的共识。目前,我们已经与52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92份标准化合作协议,这些合作协议的许多内容都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我们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塞尔维亚、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的有关标准化机构,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标准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倡议》,开启了共建国家之间标准合作的新篇章。 二是不断加强标准信息的交流。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我们率先向64个“一带一路”国家赠送了248项中国国家标准英文版的汇编,以标准互换推动标准互认,在第二届高峰论坛期间,我们正式开通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标准化的信息服务。 三是加快推动标准外文版的工作。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580项,涉及海洋资源、化工、钢铁、冶金、建材、消费品等重点领域,我们还正在组织翻译国家标准503项。另外,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和一些地方也陆续推动一些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外文版工作。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我们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共同关切的领域,在铁路、电动汽车、航空、信息技术、家电、中医药等领域,与这些共建国家密切合作,协力推动共同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同时我们积极在这些领域应用国际标准。 五是持续推进国际标准化人才交流和能力建设。我们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密切合作,建立了青岛、杭州和深圳等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训基地。我们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培训了标准化人员达到600余人,同时我们支持中国计量大学成立了“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已经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5所高校加盟,为共同开发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化能力提升建立了一个新的平台。 下一步,我们还要不断提升标准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围绕一些重点的建设项目,我们提供相关的标准服务,开展标准的比对,提供标准的外文版,同时推动我们国家这些领域的标准体系与“一带一路”国家标准体系的相互兼容。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寿小丽: 感谢田主任,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